2011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以第9號令頒布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簡稱《目錄(2011年本)》),自2011年6月1日起實施。《目錄(2011年本)》實施以來,得到了有關行業協會、生產企業、設計單位、科研院所等有關單位的高度關注。從近半年的實施情況看,《目錄(2011年本)》對指導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加快推進淘汰落后產能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在部分鋼鐵類條款的認識上還存在分歧,為促進《目錄(2011年本)》的貫徹執行,現就部分鋼鐵類條款解讀如下:
一、目錄概況
《目錄(2011年本)》中鋼鐵產業類條款共計84條,其中鼓勵類17條,限制類20條,淘汰類中落后生產工藝裝備210條,落后產品3條。與《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簡稱《目錄(2005年本)》)相比,減少了8條鼓勵類條款,增加了7條限制類條款,淘汰類條款中落后生產工藝裝備增加了14條,落后產品減少了1條。
二、修訂的原則
《目錄(2011年本)》鋼鐵類條款是在總結《目錄(2005年本)》實施情況,結合鋼鐵產業發展狀況,按照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的基礎上修訂的,修訂的主要原則如下:
一是嚴控產能增長,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突出對鋼鐵產業前沿和關鍵工藝技術的研發、消化、推廣和儲備,以及重點品種的研發和應用,刪去已經取得突破的工藝技術條款。同時,按照國家控制鋼鐵產能過快增長的要求,大方坯連鑄、熱連軋、冷連軋、薄板坯連鑄連軋等與增加產能直接相關的工藝技術不再列為鼓勵類條款。
二是注重節能減排,鼓勵發展循環經濟。按照“十二五”規劃《綱要》要求,進一步加大了鋼鐵產業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勵類新增了燒結煙氣脫硫、脫硝、脫二惡英等多功能干法脫除、以及副產物資源化、再利用化技術,冶金廢液循環利用工藝技術與裝備,新一代鋼鐵可循環流程工藝技術開發與應用等條目。
三是提高準入標準,加大淘汰落后力度。近年來,我國鋼鐵產業發展的資源、能源等生產要素制約不斷加劇,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壓力日益加大,“十二五”規劃《綱要》已將能源消耗強度、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和污染物排放等列為約束類指標。因此,《目錄(2011年本)》在提高高爐、軋機準入標準的同時,加大淘汰落后力度,提高了淘汰落后裝備的標準。
四是鼓勵技術創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成為先導性、支柱性產業。《目錄(2011年本)》既考慮到鋼鐵新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同時也密切關注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需要,鼓勵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所需鋼鐵材料的研發工作。
三、需要說明的內容
(一)關于非高爐煉鐵技術(鼓勵類)
非高爐煉鐵技術包括直接還原和熔融還原煉鐵技術等,是國際上較為前沿的煉鐵技術,由于不使用焦炭煉鐵,省去了焦化工序,在節能減排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目前該項技術仍存在技術瓶頸,有開展跟蹤和研發攻關的必要性,因此在《目錄(2011年本)》的鼓勵類中予以保留。但該技術對原燃料的要求苛刻,工藝流程電耗較高,不宜大面積推廣使用。具備資源和能源條件的地區和具有一定技術實力的企業,可視情況開展相關的研發攻關工作。
(二)關于海洋工程用鋼(鼓勵類)
海洋工程用鋼主要是指具有高強度、高韌性、抗疲勞、抗層狀撕裂、良好的焊接性及耐海水腐蝕等特性,應用于海洋移動鉆井平臺、浮式生產系統、海底管線、海上輸送管道、海洋貨輪油倉、海洋工程作業船和輔助船,及關鍵配套設備的高品質鋼材。目前,我國海洋工程用鋼保障程度較低,產品主要依賴進口,難以適應我國海洋經濟的日益發展壯大,因此《目錄(2011年本)》中將海洋工程用鋼的技術開發和應用列為鼓勵類。
(三)關于節約合金資源不銹鋼(鼓勵類)
節約合金資源不銹鋼包括現代鐵素體不銹鋼、雙相不銹鋼、含氮不銹鋼等產品,通過成分優化和工藝創新,在保證鋼材使用、耐蝕性能的同時,降低鎳、鉻等貴金屬的使用,節約成本。但節約合金資源不銹鋼與市場在售的“200系不銹鋼”不同,“200系不銹鋼”在降低鎳元素用量的同時,也大幅降低了鋼材的耐蝕性能,大大縮短了鋼材和制品的使用壽命,反而造成了更大的浪費,屬未經許可生產銷售的產品,不在鼓勵之列。
(四)關于在線熱處理、在線性能控制、在線強制冷卻的新一代TMCP工藝技術應用(鼓勵類)
該工藝技術通過高精度控制,發揮多種強化機制的復合作用,實現鋼材的高效軋制,能在降低合金元素含量的同時,改善鋼材綜合性能,壓縮生產工序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目前,國內部分鋼鐵企業已經啟動了對該項技術的研究工作,但研發進度、工業應用穩定性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給予鼓勵。
(五)關于難選貧礦、(共)伴生礦綜合利用先進工藝技術(鼓勵類)
我國鐵礦資源稟賦不高,多以低品位難選貧礦和(共)伴生礦形式存在。在當前我國鐵礦石需求量大、對外依存度高的形勢下,加強對難選貧礦和(共)伴生礦綜合利用先進工藝技術的研發,能最大限度提取資源中的有價組分,提高資源利用率,節約礦石資源,有利于提高鐵礦自給率、降低對外依存度,保障鋼鐵產業運行安全。但在加大難選貧礦、(共)伴生礦綜合利用力度的同時,要注重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對開采后不能實現生態恢復的貧礦、(共)伴生礦采選項目不予支持。
(六)關于新一代鋼鐵可循環流程(鼓勵類)
新一代鋼鐵可循環流程是指,在做好鋼鐵產業內部循環的基礎上,發展鋼鐵與電力、化工、建材、裝備制造等相關產業間的橫向、縱向物流和能流的循環流程,從而使鋼鐵產業具有產品制造、能源轉換和社會廢棄物消納處理三大功能。這些產業間循環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高爐煤氣與發電的互換;二是焦爐煤氣制氫;三是鋼鐵廠與裝備制造廠的合作;四是鋼鐵廢料作為建材企業的原料;此外,還包括鋼鐵企業制氧機產生的氮氣、氬氣等可供其它行業使用,發電廠的蒸汽供鋼鐵廠使用等等。隨著“十二五”城市鋼廠搬遷和產業布局的實施,首鋼京唐、湛江、防城港項目具備了發展新一代鋼鐵可循環流程的條件。將新一代鋼鐵可循環流程工藝技術列入鼓勵類,符合“十二五”規劃《綱要》推動產業循環式組合,構筑鏈接循環的產業體系的原則要求,體現了鋼鐵產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七)關于30萬噸/年及以下熱鍍鋅板卷項目(限制類)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0年年底,國內已投產熱鍍鋅生產線200余條,產能約12500萬噸,大多數生產線裝備水平較低、技術力量薄弱、機組作業率低。2010年,我國熱鍍鋅實際消費量約16211萬噸,低檔次產品產能過剩突出。為了控制產能過快增長,提高產能集中度,提高準入標準,《目錄(2011年本)》把30萬噸規模及以下的熱鍍鋅板卷項目列入限制類。彩色涂層板與熱鍍鋅板卷的情況類似,《目錄(2011年本)》同樣提高了彩涂板的準入標準,把20萬噸規模及以下的彩色涂層板卷項目列入限制類。
(八)關于用于地條鋼、普碳鋼、不銹鋼冶煉的工頻和中頻感應爐(淘汰類)
地條鋼生產工藝落后、產品質量差、能耗高、污染嚴重,2004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質檢總局等七部門即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打擊地條鋼建筑用材非法生產銷售行為的緊急通知》(發改運行〔2004〕1003號),對其予以打擊。《目錄(2005年本)》將地條鋼及其生產設備列為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產品和工藝裝備。鑒于目前地條鋼在全國已基本絕跡,且地條鋼為淘汰類產品在全國已得到廣泛認同,因此《目錄(2011年本)》僅將“用于地條鋼、普碳鋼、不銹鋼冶煉的工頻和中頻感應爐”列為需淘汰的落后工藝裝備,力求從源頭杜絕地條鋼產品。用工頻爐和中頻爐生產的地條鋼、鋼錠或連鑄坯,及以其為原料生產的鋼材產品雖未明確列為《目錄(2011年本)》淘汰類落后產品,但仍應繼續按照國家明令淘汰產品進行處理。
不銹鋼屬高檔鋼鐵產品,對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均有嚴格要求。使用中頻爐生產不銹鋼電耗高、浪費資源,產品質量難以保證,因此將用于不銹鋼冶煉的工頻和中頻感應爐予以淘汰。
(九)關于冷軋帶肋鋼筋生產設備(淘汰類)
截至2010年底,我國已投產的冷軋帶肋鋼筋生產企業1238家,總產能約2000萬噸,60%的產能集中在生產規模5000噸以下的小企業,生產線裝備水平低、能耗高,生產管理不規范。2010年,我國冷軋帶肋鋼筋產量為137萬噸左右,產能過剩情況較為嚴重。考慮到目前冷軋帶肋鋼筋在國內還有一定的市場需求,一部分技術裝備水平先進、生產效率高、能耗低的新型冷軋帶肋鋼筋生產設備還應予以保留。為有序推進淘汰落后工作,經與有關部門協商,對冷軋帶肋鋼筋生產設備實施分階段淘汰。自《目錄(2011年本)》頒布實施起,全面淘汰單機產能規模5000噸及以下的冷軋帶肋鋼筋生產裝備;自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淘汰單機產能規模1萬噸及以下的冷軋帶肋鋼筋生產裝備。
(十)關于熱軋鋼筋:牌號HRB335、HPB235(淘汰類)
牌號HRB335熱軋帶肋鋼筋及牌號HPB235光圓鋼筋在發達國家早已停止使用,《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和《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也都提出要大力推廣應用400MPa級及以上級別熱軋帶肋鋼筋,促進建筑鋼材的升級換代,但我國建筑領域仍在大量使用HRB335、HPB235熱軋鋼筋。目前,我國用于替代HRB335、HPB235的高強度鋼筋產品生產工藝已經成熟,產品質量和生產能力完全可以滿足建筑市場需求,淘汰HRB335、HPB235鋼筋產品條件已具備。為提高用鋼水平,降低建筑工程用鋼強度,推進節能減排,《目錄(2011年本)》將HRB335、HPB235熱軋鋼筋產品列為淘汰類。考慮到鋼筋使用規范和相關國家標準正在修訂完善之中,當前仍有大量《目錄(2011年本)》發布之前的在建工程,為保證項目建設需要,經與有關部門協商,淘汰工作預留一年過渡期,至2012年底,全面淘汰HRB335、HPB235熱軋鋼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