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常態下實現發展,青海省必須抓住“生態保護優先”這個根本,走出一條綠色低碳循環的工業發展之路,奮力建設循環經濟先行區。
走進位于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川工業園區的青海中利光纖技術有限公司的光纖拉絲車間內,一根根光纖預制棒正在被拉成細如發絲的光纖。年產200噸二期光纖預制棒及650萬芯公里光纖項目車間內正在進行設備調試,企業副總經理賀秀才告訴記者,項目已于今年1月進入試生產,預計將于今年10月份投入生產。
據了解,二期項目建設期間,他們與亞洲硅業青海有限公司建立起了一條循環經濟合作模式,利用技術突破后提純的四氯化硅及其他三種氣體生產光纖預制棒,成為國內同行業中首家實施循環經濟模式的案例。
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視察時指出,鹽湖資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資源,也是全國的戰略性資源,務必處理好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從湟水河畔到柴達木盆地,鹽湖股份依托豐富的鹽湖資源,一個從過去單一的鉀產業發展到如今涵蓋鎂、鋰等產業循環發展的“鎂鋰鉀園”已于今年全面啟航。
在2016年12月31日,作為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核心項目——金屬鎂一體化項目核心的10萬噸金屬鎂裝置打通全部生產工藝,試車生產實現重大突破。同時,鹽湖股份也已入列“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示范單位”,實現了青海省國家級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示范單位零的突破。
甘河工業園區作為眾多“老工業”發展的接續地,目前累計實施了鋁精深加工、尾氣綜合利用、余熱發電、中水回用等,循環經濟項目,其中電解鋁、鐵合金等行業物料消耗和能耗、資源綜合利用、余熱發電技術等走在了行業前列,實現了產業轉型升級。
實現綠色發展,我省以氯、硫、氫、碳和副產物平衡為核心,初步構建形成了鹽湖化工綜合利用、鋰電材料及電池、光伏制造、鎂及鎂合金、鋁及鋁深加工、藏毯絨紡和特色生物資源開發及深加工等12條循環經濟產業鏈,全省循環工業增加值占比達到60%,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56%。
這一年,工業園區用堅實的步伐不斷探索創新,始終堅持生態文明理念,推動綠色發展,用實際行動“綠動”了青海的春夏秋冬。
責任編輯:陸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