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過韓國的游客一定會對韓國的地暖印象深刻。盡管室外溫度已經低至零下幾攝氏度甚至十幾攝氏度,但是室內卻非常溫暖,即使在地板上打地鋪也絲毫感覺不到涼意。
韓國地處北溫帶,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天氣十分寒冷,全國各地均需要供暖。頗具韓國特色的地暖,是將熱源管線埋設在地板下,通過烘熱地板達到采暖目的。由于地暖保暖性強,還能節省房屋空間,因此在韓國農村和城市都普遍使用。
以記者居住的首爾市一座獨棟公寓為例,樓內每戶都設有鍋爐,實行單獨供暖。這種家庭用鍋爐與城市天然氣管道接通,用天然氣取暖。鍋爐在室內有調控器,溫度可以調節,打開閥門隨時取暖和使用熱水,使用十分方便。裝有這種鍋爐的住戶不受采暖期限制,如有需要一年12個月都可使用,在溫暖的春秋季和炎熱的夏季也能將鍋爐打開,將調控器調至低溫保溫狀態,用以驅除寒氣和濕氣。這種鍋爐可隨時出熱水,以水流調節溫度,并可調至大水流用于洗澡等。
由于家庭單獨供暖不受采暖季限制,并可隨時調節溫度,近年來,韓國城市公寓樓越來越多采用這種供暖方式。根據首爾市研究院2016年12月發布的數據顯示,首爾市家庭平均月采暖費為15.3萬韓元(約合920元人民幣),取暖費占家庭收入比例低于5%的家庭約占總數的59%。
記者的韓國朋友金先生出生在上世紀70年代末期,他告訴記者,在他小時候韓國各家也是普遍燒煤取暖。但由于韓國能源匱乏,加上煤炭中毒事故頻發以及隨之而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從80年代末期開始,韓國政府開始推廣煤油、天然氣等能源取代煤炭采暖。金先生的家鄉在韓國南部城市光州,到了90年代中期,他家就已經用上了天然氣采暖。
相對于城市發達的天然氣管網,韓國農村取暖方式較為多元化,但已基本告別煤炭采暖。目前,韓國農村人口約占總人口的6%。韓國農村經濟研究院對農村地區取暖方式的調查顯示,約49%的農戶使用煤油鍋爐取暖,27%的農戶使用電力鍋爐,12.8%的農戶使用燃燒木材的鍋爐或者木材燃油鍋爐。其中煤油鍋爐取暖成本最高,一戶每年燃料費約為126.8萬韓元(約合7600元人民幣),對于不少韓國農戶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為解決這一問題,近年來,韓國政府在天然氣未普及的農村地區推廣液化石油氣小型鍋爐采暖,政府出資以村為單位為每家每戶布設管道。據估算,這種采暖方式較傳統燃料采暖價格低30%,加之更安全也更環保,因此受到農民們的青睞。
韓國能源相對匱乏,石油、天然氣等嚴重依賴進口,因此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能源利用的節能和環保性。為減少能耗,韓國政府還要求全國2萬多個公共機關將冬季辦公室室內溫度限制在18攝氏度以下,并實施不定期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