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筆者從江銅集團獲悉,作為工信部確定的首批“兩型”企業試點單位之一,“十二五”期間,江銅將斥資18億元,實施“兩型”企業試點重點項目22個,全力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
其實,江銅的節能減排工作一直是該公司的一大亮點。“十一五”期間,江銅在環保方面累計投資近20億元,建成各類環保裝置180余臺(套),環保設施運行費用每年達4.76億元。5年間,江銅在陰極銅產量大增114%的情況下,標煤消耗只增加了19.5%,萬元產值能耗降低29%,累計節約標煤20.98萬噸,超額完成“十一五”節能目標。
把節能減排視為企業“生命線”
“在江銅,節能減排是責任,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生命線。”江銅副總經理董家輝對筆者說。
為打造企業這一新的核心競爭力,江銅不斷完善節能降耗、減少污染物產生與排放和資源綜合利用的管理制度,制定了一系列新能耗指標規定,確保新項目能耗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健全了公司、廠礦各級部門的能源管理網絡和機構,自上而下形成了三級能源管理網絡,形成了專管成線、群管成網的格局,保證了節能減排工作的穩步推進。
江銅還將環保責任納入經濟責任制考核,領導干部離任時要進行環保審計。多年來,江銅對涉及節能減排的項目舍得花錢,在審批時也是一路綠燈。目前,江銅正在編制公司新的《清潔生產、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實施規劃》,22個“兩型”企業重點項目建成后,江銅的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工作有望再上一個新臺階。
以科技助推節能減排
在江銅貴溪冶煉廠,筆者看到一車車剛從閃速爐和轉爐出來的廢渣,被源源不斷地送往緩冷渣場進行冷卻,然后用于選礦。在國內,江銅是首家采用這一廢渣選礦技術的企業。僅2009年,該公司就從廢渣中多回收銅金屬9000余噸,相當于一個中型礦山一年的銅金屬產量。同時因淘汰原有水淬渣工藝,每天減少廢水排放量2萬噸。
多年來,江銅瞄準世界先進水平,通過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積極開展廢酸廢水循環利用研究、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研究和提高選礦指標試驗研究等,取得了一大批節能減排科研成果,節能降耗和污染物減排治理水平不斷躍上新臺階。有色金屬閃速冶煉過程綜合自動化系統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通過了國家驗收。經測算,該項目的應用使江銅的銅冶煉生產效率和綜合回收率分別提高了5%和0.5%,而能耗卻降低了5%。
目前,江銅擁有國家銅冶煉及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4個國家級科研平臺,擁有地質、采礦、選礦、冶煉等幾十個學科上百個專業的近6000名工程技術人員,具備了做國內銅行業節能減排“領頭羊”的軟實力。
走“綠色銅工業”發展新路
在我國最大的露天銅礦山江銅德興銅礦祝家廢石場,一排排噴頭日夜不停地噴淋,噴出的水下滲匯入附近的酸性水庫。水庫旁,江銅百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水處理和銅回收工廠一派繁忙景象,每天2萬立方米以上的酸性廢水在這里得到處理,最少2噸金屬銅從廢水中產出。
這只是江銅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的一個縮影。利用冶煉過程中產生的煙氣制酸,利用陰極銅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陽極泥提煉金銀,對提煉完金銀的陽極泥進行進一步回收利用……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減少礦山廢水和冶煉廢氣、廢水、廢渣排放,江銅已打造出一條“綠色銅工業”的發展新路。
作為全國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江銅按照國家批準的《江銅集團循環經濟試點實施方案》,持續加大了資源綜合利用、節能節水、環保治理方面的投資力度,“十一五”時期共完成投資16.28億元,建成投產17個循環經濟項目。隨著多個循環經濟項目的陸續建成投產,江銅已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循環經濟產業鏈,一噸銅礦石經過冶煉后產生的價值,從過去單純煉銅收益160元,增加到目前綜合利用后的600元,每年相應增加銷售收入30億元。目前,循環經濟產生的銷售收入占江銅總銷售收入的比重逾3%。
“十二五”期間,江銅將力爭實現萬元產值能耗下降10%,化學需氧量實現減量5%的目標,努力降低單位產品污染物排放量。同時,確保尾礦、廢石100%得到處置,其他工業廢渣基本得到綜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