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態綠色建筑是凱達環球公司經營和設計理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全球氣候變化的沖擊下,凱達會繼續藉著設計和業務發展,迎接環境、社會和經濟各方面的挑戰,以一體化環保節能設計思路助推中國建筑節能減排。”
4月26日,凱達環球建筑設計公司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韋業啟,在上海分公司介紹今后5年在中國的業務發展重點時,作出了上述表示。
韋業啟說,建筑節能是全球關注的共同話題,是保護環境的急需,很值得建筑師們深究。
他說,凱達環球在世界各地設有四十個辦事處,一直致力于一體化的環保節能設計理念,把氣候分析和材料選擇、城市風環境分析、自然采光和采光設計、太陽熱輻射控制等四大因素貫穿設計全過程,以使新的建筑獲得最佳節能效果。
目前,我們的每個設計方案既匯集具有國際水平的專業技術和知識,也充分體現對各地文化特色和綠色建筑的了解。我們在中國內地、香港以及新加坡很多的設計項目都取得了綠色建筑認證。如恒隆廣場 ?無錫、恒隆廣場 ?大連、佛山友邦金融中心等,這些項目不僅都拿到了美國LEED綠色建筑的認證,并且都達到金獎水平。
在新加坡綠色建筑評級體系中,凱達設計的中國成都凱德?風尚住宅小區,獲得新加坡建設局綠色建筑標志獎金級認證,新加坡 313@somerset發展項目獲得新加坡建設局綠色建筑標志獎白金級認證,新加坡市政及文化中心獲得2009年亞太區商業房地產大獎最佳建筑大獎。此外,公司幾個在香港曾參與的項目,包括香港約克大廈、香港中環友邦金融中心、香港中環UCB大廈,都拿到了香港建筑環境評估法的優秀或者白金獎。在香港坐地鐵去迪士尼的其中一個車站欣澳站也是我們設計的,這個項目在香港拿了多個綠色建筑的獎項。
他說,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建筑市場,發展潛力很大。目前,中國建筑能耗約占總能耗的30%,建筑節能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他認為,中國建筑節能有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總體而言,與國際先進水平比還存在明顯的差距。
為什么說我們有能力達到世界先進的水平?
他說,中國建筑界在改革開放以后,不論在建筑設計、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等領域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近年來,中央領導和住建部的領導都大力倡導綠色建筑、節能建筑,地方政府和建筑業界都對如何改進建筑節能技術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源。同時,中國不斷學習國外的經驗和先進技術。因此,從技術上來說,中國內地的建筑、特別是新建的建筑,在節能方面絕對有能力與世界的先進水平看齊。舉例說,北京住建委在今年初就提出了北京的新建住宅節能要達到75%,這個節能水平就已經達到與北京同緯度的歐美城市,例如巴黎、紐約的節能水平。由此,可以看到我們絕對有這個能力達到國際的先進水平。
但是,我們不是每個城市都像北京這樣。總體來說,中國的建筑在廣泛層面的節能上,與國際的先進水平相比存在一定的距離。舉例說,中國現在所有的住宅建筑必須要達到節能50%的要求,即使達到節能50%的標準,能耗還是很高,總能耗相當于國外建筑平均能耗的1.5倍。這就明顯看出在建筑節能上我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我相信中國的建筑業界會全力追趕,與國外的先進水平看齊。
中國建筑市場節能應抓住哪些主要環節?
韋業啟說:“因地制宜作設計很重要。我很認同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江億院士的看法。低耗能生態示范建筑是否能夠真的節能,關鍵不在于技術,使用的模式才是影響建筑節能效果最重要的因素。”以中國南方廣州市冬暖夏熱的氣候條件為例,如果要硬性保持全天24小時24攝氏度恒溫的話,外保溫確實能降低能耗,但若我們從人性化的角度,容許溫度在18—24攝氏度之間的話,內保溫的效果則更好。而事實上,廣州的建筑現在都大量使用外保溫。 這就是一個技術錯配的例子。
因此,所有的技術、設計概念、設計手段,必須做到因地制宜,盲目照搬可能會弄巧反拙。
堅持科學化的設計論證。建筑的生命周期往往長達50年,一個錯誤的設計決定所引發的能源浪費可能非常巨大。但現今建筑設計周期可能只有幾個月,而且建筑的復雜性也很高,在這么大的時間壓力之下,我們必須要依靠科學化的工具來協助論證設計的優劣,從而優化設計,減少耗能。
使用高強度的節能建筑材料。這是大家很容易遺忘的。中國建筑市場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在使用高強度鋼筋、水泥等建筑材料方面的滯后。要知道中國大陸的建筑使用低強度材料的比例比其它先進國家高很多,高出十幾甚至是幾十個百分點。所以,推廣使用高強度的建筑材料是中國建筑市場節能的重要一環。
凱達公司為提升中國建筑節能水平有什么考慮和打算?
韋業啟說:凱達在提高建筑節能水平方面有三個大中長線的計劃:
公司特別成立了低碳綠色生態科研小組,探討新的節能路線。節能建筑必須是因地制宜來設計,在中國大陸我們的項目遍布不同的省市,而每個地方的氣候特征都可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不同城市的建筑在設計上、在技術的應用上都可能有不同的優先考慮。我們的低碳綠色生態科研小組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協助我們設計團隊了解當地的氣候,并且針對性地提出最合適的設計建議,避免走彎路。
建立科學化的設計評估平臺。我們明白綠色建筑不能只是建筑師的神來之筆、心血來潮,必須經過科學化的論證和評估。我們的低碳綠色生態小組成員都是這方面的專家。經過這個小組的努力,凱達已經初步建立起一套我們內部的建筑性能評估系統,這個系統是以電腦模擬分析為基礎,針對建筑通風、能耗、太陽熱得量、日照、采光、景觀分析等建立的。有了這個基礎,我們的建筑師們就可以在設計過程中檢查我們的設計方案,而且更重要的是對方案進行優化。這樣就可以保證我們的設計質量和確保達到一定的節能效果。
加強與客戶在綠色建筑上的合作。凱達一向竭力與客戶緊密合作,希望能共創可持續環保的設計方案,從而減少項目對環境的影響,實現最大的社會利益,平衡經濟回報,以至超越現有的法規水平。要達到以上目標,所有項目均須以實證為本的取向落實執行,并須融合專業的可持續發展設計服務。綠色建筑認證是我們認為最好的渠道,能創造客戶、建筑師以及社會的三贏局面。經過認證的建筑,一般能達到一定的節能、節水、節材和健康環境的效果,對用戶一定會有好處,對社會也能減少資源耗費;對開發商來說,綠色建筑認證能提高品牌效應,提高項目價值;對建筑師,我們可以說是完成了我們建筑師對社會應有的責任,同時也能提升我們自身的設計能力。所以說這是一個三贏的方案。因此,我們將大力推動不同的項目根據實際的情況,申請綠色建筑認證,例如國家的三星綠色建筑標識系統、美國的LEED認證系統、新加坡的GreenMark系統等等。
凱達公司今后5年在中國業務的主攻方向是什么?
韋業啟表示:公司會以最大努力,用一體化的環保節能設計思路,從五個方面推動低碳生態綠色建筑和住宅產業發展。
建立和完善內部綠色建筑設計標準和體系。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特色,制定人性化因地制宜的環保設計標準;制定能源資源使用設計指引、室內外環境設計指引、建筑綠色改造設計指引。
加大綠色建筑推廣力度,促進綠色建筑由點向面拓展。建設綠色建筑示范工程和項目,重點建筑應達到三星級綠色建筑標準;凡新建、改擴建民用建筑項目均應達到綠色建筑標準。
組織綠色建筑重點應用技術攻關,推動科學研究。加大節能環保材料、高效節能設備的推廣應用力度。
加強與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的合作,加強在職人員的培訓,吸收先進設計理念,不斷提高設計水平。
擴大隊伍。凱達環球公司現在倫敦、紐約、香港設有總部,設計人員共2000余人。2004年公司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為了拓展業務,公司計劃將中國大陸的設計人員從目前100多人擴增到五年后的500余人,以便創造更多節能效益最佳的國際一流水平的綠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