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屆上海車展,中國一汽隆重發布了低碳節能技術戰略――“藍途”戰略,并推出了11款新能源汽車相關展品。縱觀全局,未來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藍圖”似乎近在眼前,甚至觸手可及。然而面對“藍圖”的逐步實現,我們還需要認真思考一些問題。
頂層設計VS現實腳步
關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路徑,各家車企不盡相同。不過,近年來一個普遍的現象是更加務實,著眼于現在。新能源汽車“藍圖”的每一階段都要充分契合市場現實,與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和使用環境結合,這樣,節能環保的新產品才會有更多人買賬。
研讀中國一汽的“藍途戰略”,細心的人會發現,“藍途”并不是直接和新能源畫上等號,而是兼顧傳統節能技術和新能源汽車技術。
“讓每一滴油都發揮最大功效是中國一汽的低碳價值觀。”中國一汽相關人士表示,“我們的目標就是在最佳的時間節點上,提供市場最為適用的技術,給顧客帶來最大的價值。”
梯度前進vs彎道超車
在汽車業,通過產業升級的關鍵機會,搶占制高點,跨越式發展也成為某些企業的發展戰略。而電動汽車,似乎就是那個觸手可及的“制高點”。
事實上,國際汽車巨擘在汽車低碳節能方面的發展步調已經日益穩健。大眾的“藍驅”戰略,核心是堅持“提供消費者可承擔的”節能方案,主要精力仍然集中在發動機小型化(增壓)上;通用在驅動技術戰略上堅持從內燃機與變速箱的優化、混合動力電動車、電池電動車到氫燃料電池車的綜合遞進路線;豐田大力發展混合動力的同時,也不忘在傳統發動機上挖潛,進一步降低油耗。
未來無捷徑
在中國一汽的低碳節能戰略中,任何一項可能的技術發展路徑都被充分重視,而扎實全面的技術預研早已啟動。
談及未來,中國一汽相關人士信心十足:“從去年北京車展上,中國一汽發布品牌戰略以來,對于新能源車的研發投入不斷增加,我們希望能夠成為自主創新的中堅力量,梯度推進節能、減排汽車技術的‘藍途’,與中國汽車業界同仁共同創造有利于人類社會和地球未來的藍圖,履約我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