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4月28日從國資委獲悉:繼去年中央企業超額完成鋼鐵、煤炭化解過剩產能年度工作任務后,今年央企化解過剩產能任務再加碼。國資委日前召開的2017年中央企業鋼鐵煤炭去產能工作會議,要求中央企業打好去產能攻堅戰,全面完成2017年鋼鐵去產能595萬噸、煤炭去產能2493萬噸的目標任務。
值得注意的是,國資委下一步將在涉及煤炭、鋼鐵等產能過剩嚴重的行業進行試點,建立優勝劣汰市場化退出機制,對不符合國家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標準要求和長期虧損的產能過剩企業,進行關停并轉或剝離重組。
目前,多家央企已經設定化解過剩產能目標和具體方案,圍繞鋼鐵、煤炭產業,同時積極在有色金屬、船舶制造、煉化、建材和電力等產能過剩行業開展去產能工作。
——中國華能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2018年底前,退出煤炭產能914萬噸,處置“僵尸企業”16戶、特困企業4戶,“十三五”期間關停退役647萬千瓦煤電機組。
——保利集團發布的計劃顯示,堅決執行國家煤炭行業去產能政策,關停無效礦井,盡快實現戰略退出,將用3年時間完成39家“僵尸企業”的重組整合退出,確保虧損額減少50%以上。
——中國南方電網公司將從源頭堅決控制、減少無效和低效投資,從電源側去產能,重點堅決落實煤電“取消一批、緩建一批、緩核一批”政策,推動能源主管部門將南方5省區“十三五”火電裝機新增規模控制在4285萬千瓦以下,從2020年起,全網非化石能源電量占比不低于50%。
——武鋼集團擬在已經淘汰完落后產能的基礎上,主動退出煉鐵產能319萬噸、煉鋼產能442萬噸。
國資委副主任孟建民表示,去產能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中央企業要發揮示范帶頭作用。2016年,中央企業鋼鐵煤炭去產能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提前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企業富余職工得到妥善安置,積極探索資產債務處置辦法,同時鋼鐵煤炭業務經營狀況明顯好轉。
孟建民說,今年央企要抓住處置“僵尸企業”這個“牛鼻子”,加強組織領導,將去產能與產業重組、優化布局、轉型升級等統籌考慮;進一步規范去產能,規范處置資產和債務;進一步籌措落實資金,妥善分流安置職工;進一步加強風險防控等。
“國企改革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抓手,治理‘僵尸企業’又是重中之重。”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從供給側發力,從根本上和整體上提高國有資本的配置效率,無疑是步入深水區后的國企改革必須要啃下的“硬骨頭”,也是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成效的應有之義和必由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