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管局舉辦交流活動,總結《公共機構節能條例》實施十周年情況,力推新時代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十年《條例》鑄輝煌 節能環保再出發
總結十年努力成效,共謀未來發展大計。11月1日,“推進新時代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交流活動”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辦?;顒酉到y總結了過去十年我國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績,并對未來公共機構的節能環保工作建言獻策,助力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國務院副秘書長,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李寶榮出席,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國管局副局長陳建明作了主旨發言。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江億
陳建明要求,全國各級公共機構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強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倡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出行、綠色建筑等行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擔當落實綠色發展觀,以高度的行動自覺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堅定做生態文明建設的踐行者、倡導者、示范者,以義不容辭的責任感和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助力生態文明建設跨過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
據介紹,公共機構是貫徹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基本國策,落實節能減排發展戰略的重要領域之一。本次活動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認真落實全國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要求,總結《公共機構節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實施十周年以來的經驗做法,吸收借鑒國外經驗和理念,研究下一步思路和方法,更深入推進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做出新的貢獻。
本次活動由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公共機構節能管理司委托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承辦,邀請了部分中央國家機關主管部門、地方機關事務管理部門及能效領跑者單位代表,相關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國際機構、金融機構、節能服務公司及媒體代表參加。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副司長王善成、上海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張曉卯和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江億院士分別作了主旨發言。此外,與會的10多位國內外相關機構的學者、專家還圍繞“推進新時代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節約 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和全球氣候治理”和“踐行綠色發展 共話公共機構節能機遇與創新”主題展開了兩場精彩的現場對話,從多個角度介紹了國內外公共機構節能工作的經驗做法,并為新時代公共機構節能環保工提出建議。
《公共機構節能條例》實施十周年暨推進新時代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交流活動
《條例》有力執行 工作成效明顯
交流活動上,過去十年《公共機構節能條例》對公共機構節能工作的巨大推動作用得到了與會各方充分肯定。
由國務院2008 年 8 月 1 日頒布,并于當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的《公共機構節能條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全面、系統規范公共機構節能工作的專門性行政法規。
《條例》的施行標志著公共機構成為貫徹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基本國策,落實節能減排發展戰略的重要領域之一。《條例》共 6 章 43 條,確立了公共機構節能管理體制,規定了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實行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能源審計制度等八方面基本管理制度,規定了公共機構設置能源管理崗位、加強用能系統設備運行調節等七方面的具體節能措施。
《條例》實施后,相關法規制度體系也不斷完善。各級機關事務管理部門按照《公共機構節能條例》要求,不斷完善相關配套制度辦法。國管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費統計制度、能源審計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指導出臺了節約型機關、學校評價導則等8項國家標準。29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臺了公共機構節能政府規章,結合地方實際出臺了計量統計、監督考核、能源審計等地方性制度或標準。目前,我國已經構建起了以《公共機構節能條例》為主干、各專項制度標準和地方性規章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公共機構節能制度標準體系,公共機構節能工作的法治化、系統化、標準化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條例》為公共機構節能環保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開辟了我國節能工作的新局面。十年來,我國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費總量增速放緩,能源消費結構漸趨優化,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取得了顯著成效。
十年來,公共機構節能的組織管理、制度標準、人才隊伍等管理體制基本建立,各項重點工作初見成效,能源資源消耗主要指標數值明顯下降。2017年公共機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為19.71千克標準煤/平方米,2008年為25.57千克標準煤/平方米,十年時間下降了22.9%;2017年公共機構人均能耗為352.09千克標準煤/人,2008年為498.47千克標準煤/人,十年時間下降了29.4%;2017年公共機構人均用水量為23.83立方米/人,2008年為34.58立方米/人,十年時間下降了31.1%。
經過十年的不懈努力,公共機構作為一個特別體系推進節約能源資源工作,有力推動了全社會綠色低碳發展,展示了中國政府推進節能減排、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負責任大國形象;有力地促進了加強自身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提高運行效能,更好履行公共服務和管理保障職能;有力地引導了全社會傳承優良文化,傳播生態文明理念,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弘揚了生態道德和生態文化。
國管局副局長陳建明
組織管理有序推進 重點工作有序開展
過去十年,是不斷健全公共機構節能管理組織,有序推進各項工作的十年。
《條例》明確,國務院管理機關事務工作的機構負責推進、指導、協調、監督全國的公共機構節能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管理機關事務工作的機構負責本級公共機構節能監督管理工作。管理公共機構節能成為各級機關事務管理部門的法定職責。條例實施以來,全國各級機關事務管理部門積極完善公共機構節能的體制機制,加強規劃部署,認真開展節能監督管理,大力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形成了推進有目標、指導有規劃、協調有機制、監督有考核的工作局面。
2008年,國管局在房地產管理司設立了公共機構節能管理辦公室,2010年機構升格為公共機構節能管理司。截至2017年底,29個?。▍^、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機關事務管理部門設立了公共機構節能管理處,北京市、西藏自治區將公共機構節能管理職責落實到發展改革委,80%的地市成立了公共機構節能專職管理科室,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全部明確了負責公共機構節能管理的內設機構。公共機構節能管理部門與發展改革、財政、生態環境保護、水利、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的合作日益緊密,與教科文衛體等行業主管部門的協作配合更為密切,協同推進的公共機構節能組織管理體系基本建立。
扎實推進計量監測統計。各級機關事務管理部門推動公共機構按照分戶、分類、分項計量的要求,完善能源資源計量器具配備,對電力、水等主要消耗品類逐步實現分戶、分樓棟、分區域的三級計量要求。7300余家公共機構建設了節能監管系統,實現了在線計量和監測能耗數據,計量工作基礎得到夯實。持續推進能耗統計,建立了面向全國公共機構的能源資源消費統計制度,報送統計數據的公共機構數量達到70余萬家,其中56萬余家實現了網上直報。分系統、分層級定期開展能耗統計數據會審,對能耗統計數據進行集中審查。通過十年來的不懈推動,公共機構能耗統計的數據質量穩步提升,為節能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基礎數據支撐。
在此基礎上,持續加大監督考核力度。國家將公共機構節能列入了對省級人民政府節能目標責任考核及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內容,各地區也相應將公共機構節能納入對下級政府的相關評價考核內容,考核力度不斷加大。8省份將公共機構節能納入省級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各級機關事務管理部門采取全面考評、重點考評、專項考評等多種考核方式,建立了公共機構節能考核的常態化機制,對工作突出的市縣和單位進行了表彰和獎勵。加大公共機構能源審計力度,對能耗總量較大或增長較快的公共機構開展能源審計,查找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整改。通過持續強化公共機構節能的監督考核,發揮監督考核的風向標、指揮棒、助推器作用,形成推進公共機構節能工作的有力約束機制。
十年來,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內容逐步拓展。一是穩步實施節能改造。十年來,全國公共機構累計投入資金200多億元,實施了供熱、空調、照明、電梯、水泵、數據中心、食堂等重點用能系統節能改造。二是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努力推動公共機構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要求,完善垃圾分類基礎設施,構建垃圾分類體系。截至2017年底,中央國家機關和29個地區的省直機關率先實現了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三是積極推動節水工作。開展節水型單位創建,30個地區出臺了節水型單位建設標準,各地區1546家省直機關和2486家省屬事業單位建成節水型單位,中央國家機關本級有獨立辦公區的單位全部建成節水型單位。
此外,國管局還積極開展試點示范創建。國管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推進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創建工作,共創建了2050家國家級示范單位、2300余家省級示范單位、1400余家地市級示范單位,形成了示范創建的梯次。按照“同類可比、優中選優”的思路,從國家級示范單位中遴選出184家能效領跑者。這些示范單位涵蓋了公共機構的各個層級和各個領域。通過開展試點示范創建,樹立一批先進典型單位,不僅通過“以點帶面”,帶動了公共機構節能整體工作水平的提高,而且對全社會節約能源資源發揮了較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國務院副秘書長、國管局局長李寶榮
生態文明新時代 節能開啟新篇章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也迎來難得的歷史機遇。
在新的形勢下,公共機構節能深化拓展工作范圍。工作不再單純是做好節電、節水、節油、節氣工作,而是在深化鞏固現有工作的基礎上,推進公共機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公共機構將進一步拓展深化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范圍,建立健全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制度標準,逐步構建與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相適應的治理體系。
與機關事務各項工作深度融合。機關事務管理的各項具體業務對節約能源資源有明確規定,推動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工作,要加強節能、財務、資產、房產、采購等業務的深度配合,在機關事務工作的各個業務板塊全面體現節能的理念和要求,并使之落到實處。
建立激勵約束機制。下一步,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將通過以下探索強化指標的剛性約束:一是會同財政部門在公共機構的財政預算中,依照能耗定額固化公共機構的能源費用預算,如果公共機構用能超出定額,多余的費用將無法列支。二是建立節約獎勵機制,研究制定能耗消費限額標準下節約留成政策,給予公共機構節獎罰超的自主權,激發內生動力。三是探索將公共機構節能工作與文明單位評選相掛鉤、與單位績效考核相掛鉤,調動公共機構和全體工作人員參與公共機構節能的積極性。四是探索建立公共機構用能信息公開機制,讓公共機構用能情況像財政預算支出情況一樣,接受社會輿論的監督。
加強先進節能技術運用。各級公共機構要進一步建立先進節能技術和產品的遴選、鑒定、推廣機制,嚴把建筑新建和設備購置的入口關,提高節能環保產品使用比例,大力推廣積極應用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積極推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手段在公共機構節能中的應用,積極實施公共機構節能技術改造,提升公共機構節能的科技水平。
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十年來,公共機構利用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等市場機制實施節能節水改造作了一些探索,但無論是用能用水主體,還是專業化的服務機構在運用市場機制實現節能節水方面,積極性主動性還不高,還未形成規模效應。找準癥結,破解難題,探索充分利用社會資本實現共贏的機制方法,也是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要努力的方向。
據介紹,國管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制定印發了《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十三五”規劃》?!笆濉逼陂g,我國將繼續圍繞綠色建筑、綠色辦公、綠色出行、綠色食堂、綠色信息、綠色文化等方面,繼續推進公共機構節能工作,確保實現單位建筑能耗降低 10%,人均能耗降低 11%、人均水耗降低 15% 的“十三五”約束性指標。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公共機構特別是黨政機關,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更強烈的責任擔當和更有效的實際行動,抓住重點、扭住關鍵、深挖潛力,推動節能環保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促進節能環保與內需擴大的良性循環,推動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走在全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