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2日,由能源基金會贊助的河北省工業企業低品位余熱資源調研項目結題會在北京召開。結題評審由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戴彥德主持。參加會議的領導有:國家發改委環資司節能處副處長蔣靖浩、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節能處楚華衛、住建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節能處梁傳志、河北省節能監察檢測中心副主任劉紅斌、天津市工信委節能與綜合利用處副處長朱天利、河南省發改委環資處副處長劉飛。來自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全國能標委、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國家節能中心、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中國國際咨詢公司、國瑞沃德低碳中心等相關單位的十位評審專家,對河北省工業企業低品位余熱資源調研項目進行了結題驗收。
低品位余熱是指100℃以下的液體、乏汽余熱、200℃的煙氣余熱,400℃左右的固體余熱,以及其他因熱源分散、回收成本高等原因尚未利用的中高品位余熱資源等。河北省是華北地區重要的工業省份,工業企業種類多,規模大,分布集中。工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余熱,如果不加以利用而直接將這些熱量排放到大氣當中,不僅污染環境,而且會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費。如將其有效的回收,將對提高工業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改善冬季京津冀地區的冬季大氣環境意義重大。
為了推進低品位工業余熱利用的研究和應用,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EMCA)聯合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赤峰和然節能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開展了河北省低品位工業余熱資源調研工作。本工作根據河北省的工業企業生產狀況,重點針對鋼鐵和水泥兩大行業進行深入調研。通過問卷發放、電話訪問、實地考察、專家研討等形式對低品位余熱的類型、熱量、品位進行調研、統計和分析,歸納出一套針對鋼鐵、水泥行業低品位余熱資源的熱量計算方法。基于這套方法,估算出河北省及各縣市所具有的低品位余熱資源量和當前技術下較易回收的余熱量。另外針對五個典型縣市,研究了回收利用低品位工業余熱為城鎮供暖的可行性方案和節能減排的效果。
會議伊始, EMCA副主任秘書長趙明作開幕致辭,趙主任強調,在國家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不少企業針對低溫余熱資源的利用,做了很多項目。而這項調研工作正是為這些企業的進一步規范發展探路。項目的資助方,能源基金會工業節能項目主任何平,則從合作模式和項目進程的角度給予這個項目高度評價。何平表示,這個項目為低溫余熱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發展思路和合作模式,此外該項目在進程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河北省遷西縣低品位工業余熱用于城鎮集中供熱項目獲得了國際和中國“十大節能技術和十大節能實踐”,推動了國家“余熱暖民工程”政策的出臺,為低品位余熱利用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在會議的第二階段,相關人員分別從研究進展、主要研究成果、項目的亮點以及擬定下一步工作計劃等幾方面向與會人員做了本次項目的結題匯報。河北省鋼鐵、水泥兩大行業低品位余熱的總產熱功率為4.6萬MW,從當前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角度,容易回收的低品位余熱總產熱功率為1.4萬MW,可為5.6 億平米建筑提供供暖基礎負荷,對應供熱能源消耗約563萬噸標煤。如按替代一噸標煤投資4000元計算,需要投資225.2億元。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副教授夏建軍則從項目估算方法、調研數據等專業角度,為大家詳細分享了河北省工業企業低品位余熱資源調查報告。專家組認真聽取了匯報,審讀了調研成果,對該項目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在此基礎上,領導與評審專家、資助單位、參會代表以及實施單位的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探討了低溫余熱行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關鍵問題,也提出了實在而有價值的建議。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戴彥德認為,低溫余熱利用與城市建設相融合是最好的出路,它的利用需符合具體的實際情況;低溫余熱項目的決策者要找好項目最合適的切入角度,不能做無用功;低溫余熱行業的發展也需要國家做好規劃,促進行業的良性競爭。國家發改委環資司節能處副處長蔣靖浩提出,企業之間要做好協調工作,在合作中促進整個行業發展;要充分運用商業模式、融資模式以及技術上的創新,推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會末與會專家與參會代表認為,有必要組建低溫余熱利用專業委員會,為低溫余熱利用產業的發展提供一個宣傳推廣、政策推進、互相合作的平臺,并對余熱專委會的構建和發展寄予了厚望。
最后,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戴彥德總結了本次結題會的有益成果,評價了此次調研結題會對低溫余熱行業發展的重大意義,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等領導分別對此次結題會進行了簡要總結。他們希望,大家能把本次結題會當成新的開端,腳踏實地把低品位余熱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推向更為廣闊的天地。
責任編輯:于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