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用改革的辦法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計劃報告圍繞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中也提出,“推動‘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取得實質性進展”,并將其列為今年要著力抓好的9方面工作之首。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提出,必須市場化和法治化手段并舉,淘汰落后產能。
誠如斯言,煤炭、水泥等產業要通過市場的價格機制推進資源合理配置,倒逼企業加大兼并重組力度,鼓勵企業以產能互換、租賃、托管、交叉持股、聯合銷售等方式聯合重組,增加行業集中度,讓過剩產能退而有序。一方面,針對鋼鐵、煤炭、水泥等產業的生產活動、產品標準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要在環保、能耗、生產技術、排放、產品安全等方面制定相關的標準;另一方面,在去產能過程中,無論是兼并重組、破產清算等市場行為,還是考核、監管等政府行為,都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加以規范和引導。嚴格執行《破產法》,使產能過剩的企業和僵尸企業依照法律程序申請破產,從法律層面解決長期積累的債權債務關系、不良資產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等各項遺留問題。嚴格執行《反壟斷法》,協調競爭政策和產業政策的關系,避免政府通過行政指令或企業通過行業協會限制產品價格、產量,鼓勵企業通過市場競爭確定產品的價格和產量。
為防止落后產能“死灰復燃”,推廣運用信息化舉措同樣非常必要。比如,利用大數據、遙感衛星、傳感器等技術手段實時監測去產能的情況,有效防止違規建廠、關停企業重新生產等現象,確保產能真去真退,切實防止不符合環保標準、不符合國家標準的落后產能“死灰復燃”;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煤炭、水泥信息平臺,促進各地區資源的有效配置,緩解部分地區短期供給緊缺的狀況,等等。
辜勝阻代表說,淘汰落后產能,還要做好社會兜底工作,妥善做好去產能過程中的職工安置問題,使“僵尸企業”入土為安。此次的計劃報告圍繞“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墨頗多,并特地強調要“強化社會兜底”。從現實情況看,需多渠道解決好去產能涉及的職工分流安置問題,鼓勵通過企業內部分流消化、新企業吸納原有企業職工、搭建創業平臺、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等方式,拓寬就業和再就業渠道。盡快落實降低社會保險費政策,并根據地方和企業、職工三方的實際情況,動態評估、階段性調整政策措施。
責任編輯:李濤